•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19北京马拉松盛况空前:16万人预报名,3万选手天安门起跑

    11月3日7时30分,2019北京马拉松正式开跑。本次活动预登记人数突破16万人,创历史新高,实际规模3万人。运动员将从比赛起点天安门广场出发,一路向北到达比赛终点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中心区的庆典广场。

    和文临一样,李源也幸运地中了彩票。 2016年9月,李源第一次跑马。“当时我以为我一生只跑一次。”没想到我根本停不下来。截至目前已举办15场,平均每2-3个月一场,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城市。

    近年来,各城市掀起了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覆盖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4个城市。像Wen Pro这样飞到世界各地打卡比赛、旅游放松的选手还有很多。

    装备费、交通费、住宿费……持续不断的“赛马热”背后,一个价值千亿的市场正在慢慢打开。

    赛马瘾:跑一匹马,就了解一座城市

    每个坚持跑步的马拉松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马拉松的级别_马拉松 中产阶级_马拉松阶段

    2015年夏末,李源把牛仔裤搁置了一整个夏天。穿上后,它们变得紧绷。他意识到是时候控制体重了,于是他开始跑步。一个人跑步很无聊,于是他在常用的运动APP上找到了一个跑步组织——轩跑团。他发现团队里有各种各样的伟大人物,“他们总是在跑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于是他就和跑步组的朋友们一起训练。 ,经常跑步。

    2016年9月,李源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全程马拉松。 “当时我就想我这辈子就跑一次。”但很快桂林也将举办马拉松比赛,这是他大学四年的地方。于是我又报名了,在桂林呆了三天,跑了马拉松,还回母校参观了。

    对他来说,“如果你在赛马期间参观了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城市,你就会有一个去的理由。”

    “马拉松+旅行”的消费模式深受跑者欢迎。跑一匹马,便知一座城。

    “跑步测量的风景和体验是如此不同。在每个城市、每个国家,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跑步、测量,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好。”温临说道。

    她正在准备明年参加东京马拉松和波士顿马拉松,并计划完成国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愿望是达到bq(波士顿马拉松的报名分数门槛,很多跑者都把参加这项赛事视为最高荣誉。),“否则至少需要5万报名费。”

    马拉松阶段_马拉松 中产阶级_马拉松的级别

    全国平均每天有三场比赛,一年赛马费用达5万。

    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马拉松周期”。

    所谓“马拉松周期”,是指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一个国家许多城市依靠“马拉松赛事”进入全民跑步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

    被誉为“国马”的北京马拉松更是备受欢迎。今年的筛选比例高达1:4,导致一些想要参加比赛的人使出各种伎俩,甚至误入歧途。北马开赛前,闲鱼等二手平台就开始以“内部”、“合作伙伴”、“媒体”等名义倒卖比赛名额。据说,这些地方,可以填写自己的名字,通过赞助商渠道。于是很多想要参与的玩家开始高价购买这些地方。

    “中彩票太难了,比中彩票还难。”李源说,尽管他已经赛车四年了,但他只是靠运气才中了彩票。

    在“北马”持续火爆并成功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后,中国终于迎来了“马拉松井喷期”,这是三十、四十年前欧美国家常见的“马拉松现象”。

    如今马拉松有多受欢迎?这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全国共举办800人以上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1581场,平均每天三场比赛。

    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贵州六盘水、成都西昌也都有自己的马拉松赛事。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10个地区尚未举办马拉松比赛。其中,贵州、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有3个以上城市举办赛事。如今,北州马拉松和杭州马拉松两大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同时举行。

    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热潮就像一场接力赛,从一个城市传到另一个城市。

    今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十部委发布了《马拉松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马拉松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全国800人以上马拉松赛事数量预计将达到1900个。

    各地参赛者中,中产阶级占参与者的一半以上。胡润研究院与中航集团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显示,超过60%的富豪存在“亚健康”症状,64%的高净值人群存在“亚健康”症状。选择“跑步”作为改善健康的方式。

    一个中产阶级马拉松参赛者的账单几乎可以赶上一个孩子的冬夏游学费用,平均花费总计约18000元。

    李源估计,每个城市的往返机票和住宿费用为2000-3000元,加上报名费、食物、饮料和各种装备,一年的费用在2万元左右。

    WenPro还为Newseed算了一笔开支:“今年的开支,两双next% Nike马拉松跑鞋花了4000多,两双Nike4%训练鞋花了近4000,压缩衣和压缩裤2000多。欧洲的柏林马拉松要3万,重庆马拉松要8千,即将举行的广州马拉松要8千+,加起来就超过5万人民币。

    马拉松 中产阶级_马拉松的级别_马拉松阶段

    当马拉松开始走进大众,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赛事,而是正在成为一个产业。

    马拉松背后的千亿产业链

    各地赛事数量逐年增加,是马拉松赛事日益普及的直接体现。

    2016年以来,人们对马拉松的热情高涨。仅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体育赛事就有328个,比2015年的134个增加了近1.5倍。2017年,共有328个马拉松及相关体育赛事(800人以上)全国各地举行。 1100场比赛。从2011年到2017年的7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加了50倍。

    一般认为,“马拉松经济”包括四个主要收入来源: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赛事本身产生的收入,基于比赛的主场馆租赁、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以及赛事本身产生的收入。出售赛事转播权。媒体收入,以及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延伸文化旅游消费。

    赛马运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运动装备。例如,一双跑鞋一般跑700-1000公里。平均一双鞋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一年大约需要购买2-3双。与专业跑者相比,年轻人在选择装备时更注重时尚。跑鞋、运动套装、运动手表、运动耳机等等,在我开始跑步之前,装备采购已经花费了5000元左右。现在的跑者除了装备之外,还要花钱去参加一些训练营。

    除相关体育用品行业外,本届马拉松组委会还销售限量版可定制周边产品、服装配饰、家具以及与马拉松产品相关的电子周边产品,如帽子、头巾、运动衫、马克杯等。

    此外,对于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来说,赛马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对城市的代言。来自全国各地的赛马爱好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享受赛事乐趣,赛后尽兴。

    对于品牌来说,上万人参与的活动也是最好的宣传场景。据特步官网不完全统计,2018年特步赞助马拉松赛事超过30场; 2016年,瑞星赞助马拉松等跑步赛事176场,2017年累计赞助马拉松271场。2018年,瑞幸成为2018摇滚马拉松系列赛官方赞助商,并与万达体育合作。

    此前,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了《2018马拉松媒体曝光价值报告》。根据品牌曝光追踪结果,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厦门6场马拉松比赛中,所有品牌曝光总时长为28小时16分34秒,总媒体价值为超过8300万元。

    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商机越来越多,一长串产业被点燃。

    本文来自新种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wvlaw.com/html/tiyuwenda/911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